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新闻 / 沙区要闻

2025

10/30

17:41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沙依巴克·民生】乌鲁木齐市“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10月27日清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长江路街道牛奶巷社区,“翼骑爱”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美团骑手穆斯普拉·阿不都克里木已将热腾腾的抓饭分装完毕,送到独居老人家中。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沙依巴克区随处可见。沙依巴克区创新探索“党建+志愿”“社工+志愿”“三新+志愿”融合模式,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10月24日,平顶山街道头宫社区红石榴广场上,重阳主题活动热闹非凡,75岁的马玉芬老人随音乐起舞。不远处,“一束微光”志愿者服务队带着“重阳礼包”走进独居老人家中,用独唱与快板声构成“一个观众的剧场”,让老人倍感温暖。

10月24日,平顶山街道头宫社区,“一束微光”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开展“一个观众的剧场”志愿服务。孜拉来依·牙生江摄

作为中央社会工作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试点社区,头宫社区推行的“志愿+‘五心’”工作法成效显著。“五心”工作法包括:党建引领筑“强心”,精准服务送“暖心”,资源联动聚“聚心”,创新模式固“稳心”,网格赋能凝“齐心”。

“这一工作法精准破解了治理痛点。”头宫社区党委书记郑疆丽介绍,过去一年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家庭矛盾调解成功率达100%,小区环境评分跃升至90分。

沙依巴克区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新格局——成立志愿服务协会吸纳93名会员,健全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更有“党员先锋”“银龄智囊团”等队伍活跃在纠纷调解一线,老党员的“银发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

专业社工的加入让志愿服务更具精度。骑马山街道西盛社区国学堂内,志愿者刘欢欢带着10余名儿童开展“谷物分拣大作战”比赛,10岁的安扎尔·艾克拜尔专注地从豆粒中挑拣米粒。

“社区以‘身边的国学班’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实现了文化惠民与民族团结的双赢。”西盛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俊杰说,社区以专业社工牵头升级活动室为国学堂,打造“经典诵读+礼仪培训+主题实践”课程体系,让文化惠民与民族团结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骑马山街道西盛社区国学堂,孩子们在进行“谷物分拣大作战”比赛。骆潇潇摄

如今,沙依巴克区共培育“一个观众的剧场”“法治时光”“幸福来敲门”“行走的城市记忆馆”“志愿出行”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30余个,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

新就业群体的加入为志愿服务注入新鲜活力。在环卫路街道新运社区,雅玛里克山脚下的居民们早已习惯了“志愿出行”带来的便利。

“以前出门看病总发愁,现在下楼就能坐专车。”居民董新玉通过社区平台下单后,暖阳专车司机耿立阳很快将车停在单元门口。这个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打造的“互·享”平台,整合了24家共建单位资源,实现居民点单、志愿者接单的精准匹配。

“志愿服务范围从最初的志愿车队接送,拓展至义诊、法律咨询、寒暑假托管等常态化项目。”新运社区党总支书记付亚兵说。

目前,沙依巴克区已组建先锋骑手、顺丰侠等15支新就业群体服务队,以随手拍助力平安创建,193个“小8暖新屋”、工会驿站则为他们提供保障。此外,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打造的“爱在沙区”志愿服务巴扎每季度开展义诊义剪、法律咨询等服务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法如克·再尼丁说,从党员带头到社工赋能,从居民参与到新就业群体助力,“志愿红”既温暖社区角落,更激发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与活力。(张冬梅

责任编辑:胡仁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