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新闻 / 沙区要闻

2025

09/09

14:32

来源:

中新网新疆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沙依巴克·基层】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志愿+”模式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5日电(许国平法如克·再尼丁)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新格局。

顶层设计,织密志愿服务组织网

区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整体布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与保障措施。成立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志愿服务协会,吸纳93名会员,为全区志愿服务事业搭建广阔平台。同时,健全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组织网络,确保志愿服务有序开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党员先行,打造先锋服务队伍

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先进性与责任感。聚焦平顶山街道头宫社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等老党员集中社区,实施“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行动,组建“党员先锋”“银龄智囊团”等特色队伍。老党员们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参与邻里纠纷调解、物业矛盾化解,传承红色基因,以“银发力量”温暖群众生活。

聚焦需求,丰富志愿服务活动

持续深化“爱在沙区”志愿服务巴扎特色品牌内涵,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吸引群众沉浸式体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围绕义诊义剪、文化文艺、助老助残、法律咨询等主题,开展4000余场次活动,服务群众超4万人次。在长江路街道打造“长江先锋志愿领航”特色矩阵,构建“党员+群众”联动关系,营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好风尚,让志愿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社工赋能:专业服务贴近基层,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发挥专业社工优势,引导其与志愿者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提升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为基层生活注入专业力量。

协同服务,激活社区活力

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党员站出来—专业社工提出来—资源联起来—志愿者动起来—社区活起来—民心暖起来”的协同服务机制。专业社工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需求,提出专业服务方案,链接社会资源,组织志愿者参与服务,激活社区活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社会协同,丰富项目供给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围绕群众需求,构建志愿服务项目供给矩阵,精准把握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普惠与定制服务相结合,加大特色项目供给力度。目前,全区培育“一个观众的剧场”“法治时光”“幸福来敲门”“行走的城市记忆馆”“志愿出行”等30余个具有沙区特色的项目,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基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创新机制,提升服务保障

创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机制,深入开展“暖新护航六项行动”,建成“小8暖新屋”、工会驿站等193个综合性服务站点。推进长江路街道、平顶山街道友好示范街区建设,动员80余户商家参与创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用餐优惠、休憩、如厕、充电等便民服务,提升志愿服务的“精度”和“温度”,让新就业群体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建立激励,激发参与热情

在该区环卫路街道新运社区创新探索“志愿出行”模式,建立“积分兑换+荣誉奖励”机制。对参与志愿服务的新就业群体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服务等。定期开展“最美骑手”“金牌司机”等先进典型评选,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局面,激励更多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的新风尚。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通过“志愿+”模式,紧密贴近群众、基层和生活,充分展现新疆地域特色与新时代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新特点。未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探索创新,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