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提案议案>>人大议案>>正文
 
沙区教育局关于对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号建议的答复
2023-04-25 19:23:38     发文单位:   点击数:  
 索 引 号  zfb/2023-00149  发文机关  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3-04-25
 发文字号  沙教发汉语〔2023〕7号  体裁分类   有 效 性  有效
 成文日期   标 题  沙区教育局关于对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号建议的答复

陈蕾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贯彻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德育铸魂行动、智育提质行动、体育融合行动、美育熏陶行动、劳动促进行动。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体现着劳动在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功能得到彰显,这更是国家教育意识在课程层面的体现。我区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劳动教育建设:

一是劳动实践室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和重要保障。对于新建学校基本满足劳动实践教室和校内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对于老旧学校建议学校按照劳动课程内容结构及实施需要,从实际出发,恢复劳动实践教室和改造校内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学习与实践需求,整体推进我区教育系统劳动教育的发展。

二是在劳动教育课程方面。首先,开齐开足科学课程。我区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的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劳动、综合实践、校本地方合起来占比14%-18%,按照这一课时比例,劳动教育在1-9年级中开设,每周一节,全区各中小学校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开课率为100%。各学校均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劳动教学工作。各校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自治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及《乌鲁木齐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任务清单》指导劳动教学工作。其次,配齐配强劳动教师。我区现有小学劳动教师145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134人,中学劳动教师19人,其中,专职教师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再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及培训活动。自2022年9月以来,沙区劳动学科依托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专题培训,以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寒假(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培训等活动,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的变化,了解劳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给劳动教师如何落实新课标实施新教学提供新思路,增加将新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新动力。区、校两级督促教师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是沙区属于老旧城区,还未有条件成熟的校外中小学劳动基地,但我们将积极协调依托市级校外中小学劳动基地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我区中小学已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和劳动实践内容。全区各校劳动学科组通过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研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对照着课标中的十个任务群开展活动,最终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四是我区将加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积极与家庭、社会协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资源;要充分利用教室、食堂、图书馆、科技场馆等,为学生提供进行值日劳动及其他日常生活劳动的场所;要充分利用绿地、空隙地带、阳台或楼顶平台等安全空间,通过建设校园“小芭圃”“快乐农场”“智慧农场”“空中农场”等,指导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对于利用中职业院校的劳动技能专业课程场所,对中小学生形成开放日,因需考虑中职业院校自身安全、建设等情况,还需市级多部门协调。我们将会通过课堂内外劳动教育,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对劳动的价值、劳动者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认知。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帮助,欢迎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监督和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对以上答复,如有其他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

联系人:张馨 电话:4514305


沙依巴克区教育局

2023年4月24日

  
关闭窗口
 


沙依巴克区人民政府主办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新ICP备17002312号   网站标识6501030001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265号 

联系邮箱:sq5569555@163.com   网站维护联系方式:0991-6139789